最新刊期

    2024 38 4

      学者论坛

    • 陈晓俊,万婕,朱惠蓉
      2024, 38(4): 1-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01
      摘要:随着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传承创新精神、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提升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面对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形式创新、“双创”实践平台和校企融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瓶颈和挑战,要加快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路径优化,以期助力中医药高校“双创”教育迈向新发展阶段,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创新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院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优化路径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16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 康萍,张李赢,胡钟秀,李诚敏,袁敏,张彤
      2024, 38(4): 7-1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02
      摘要:生物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再工业化和创造财富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战略性资源,“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四大重点领域之一,梳理其发文趋势、文献特征、研究领域、学术影响力与研究热点,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VOSviewer软件,对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年~2023年全球发表的5 370篇和其中383篇中国发表的生物经济领域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中国生物经济领域研究的产出与影响力。研究表明:①全球生物经济领域的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大致可分为2000年~2010年间的探索阶段和2011年~2023年间的快速增长阶段;②主要发文国家集中在美国与欧盟的发达国家,其中德国表现突出,与政策支持、大量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密切相关;③虽然中国相关研究略晚于欧美地区,但随着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发文量快速上升,全球影响力不断提高;④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生物能源、生物制品、生物修复、资源回收等相关的循环经济,以及与生物燃料、生物质、生物炭、生物柴油相关的循环经济方面。此外,中国生物经济中有关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特色主要涉及绿色合成、能源、环境和生物医学应用,与生物经济相关的药用植物、民族医药植物、海洋藻类药用以及用于中医诊断决策支持的阴阳五行平衡与非平衡模型的相关研究。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生物经济产业规模迅速增长,成为“十四五”时期生物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  
      关键词:生物经济;生物医药;文献计量;知识图谱;VOSviewer软件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15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针刺研究专栏

    • 张嗣敏,霍聪聪,邵广健,林俊,李增勇,赵海红,张学敏
      2024, 38(4): 17-24.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03
      摘要:目的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针刺治疗诱发脑皮层特异性激活响应的特征,初步探讨针刺疗法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纳入1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将其分为相对轻度受损组(MI组)10例和相对重度受损组(SI组)9例。所有患者均对患侧肢体进行针刺干预,分别于针刺前静息态及针刺治疗过程中运用32通道fNIRS系统检测患者的大脑双侧前额叶和运动相关皮层的脑血氧参数,采用时频分析方法计算fNIRS信号中感兴趣频段振荡幅值信息,以此分析肢体针刺诱发的脑功能激活响应特征。通过组内和组间比较,重点研究针刺诱发不同运动障碍严重程度患者的脑功能特异性响应特征。结果组内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态相比,针刺状态下MI组患者非受累侧半球运动区的通道(Ch)26激活相应显著增加(P<0.05);针刺状态下SI组患者受累侧半球前额叶和运动区的Ch1、Ch3、Ch5、Ch14、Ch15激活响应均显著增加(P<0.05),非受累侧半球前额叶和运动区的Ch11、Ch23激活响应亦显著增加(P<0.05)。组间分析结果显示,SI组患者由针刺治疗诱发的大脑皮层激活响应在Ch11、Ch13、Ch24、Ch25均显著大于MI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组患者由针刺治疗诱发的位于前额叶和运动区皮层的激活变化量与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表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针刺治疗可诱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大脑激活响应,且运动功能重度受损患者较轻度受损患者在针刺状态下其大脑皮层激活响应更为显著,尤其是受累侧半球。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针刺;脑功能成像;激活响应;中医康复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12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 詹昱莱,汤诺
      2024, 38(4): 25-3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04
      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治疗以节律控制为关键目标。针刺内关穴能够使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缩短房颤持续时间、缓解临床症状,对房颤治疗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良性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双向调节心率、改善心肌结构重构及电生理重构等作用有关。通过对针刺内关穴治疗房颤的相关临床与机制研究进行评述,为针刺内关穴对房颤节律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关键词:心房颤动;节律控制;针刺;内关穴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12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 杨佳,胡陈,沈卫东
      2024, 38(4): 31-37.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05
      摘要:目的观察围手术期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验证针刺减少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改善预后的效应。方法将7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围手术期针刺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于术后6、24、48、72 h,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③术后24 h,治疗组患者的腹胀、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后6、24、48、72 h,治疗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且住院总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LC围手术期针刺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对LC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肠道功能;针刺;围手术期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12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学科前沿

    • 陈亮,孙卫强,邓宏勇,孙文宇,郭玉杰,冯泊雅
      2024, 38(4): 38-47.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06
      摘要:目的数据驱动的药材推荐方法帮助中医医师在真实的临床实践中更精确、更智能地制定科学的治疗处方,也可以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本挖掘方法分析了24 127条中医处方记录,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模拟生成处方的过程,并将症状和药材的丰富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等领域知识纳入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知识网络嵌入的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的中药推荐方法,中药的属性知识网络包含药材丰富的属性信息以及蕴含的药理作用,对主题模型进行了增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嵌入系数下,模型的预测困惑度、准确性以及平均AUC相较于基线主题模型均有更好的表现。结论所提出的方法有利于提升模型稳定性、药材推荐准确度,更好地承担诊疗模式挖掘等任务。  
      关键词:中药;数据挖掘;主题模型;属性知识网络;草药推荐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25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临床研究

    • 刘加康,位锋,丁俊
      2024, 38(4): 48-54.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07
      摘要:目的探讨炎调方对老年急性胆囊炎(AC)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72例老年AC行PTG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PTGD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炎调方安慰剂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炎调方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结果试验过程中,对照组4例患者被剔除,治疗组6例患者被剔除,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对照组32例、治疗组30例。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N%、CRP、PCT、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P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C患者PTGD后使用炎调方内服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胆囊穿刺后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炎调方;炎症指标;中西医结合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3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实验研究

    • 胡俊威,金珠,李旭,李雯,尹平,陈跃来
      2024, 38(4): 55-61.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08
      摘要:目的探寻小鼠“次髎”穴的取穴方法,为小鼠次髎穴的取穴提供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案。方法①取健康成年C57BL小鼠,通过解剖确定次髎穴坐标点;②取成年C57BL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采用坐标定位法和“L6 棘突”为骨性标志的穴位定位方法进行取穴,比较两种取穴方法的准确率;③取成年C57BL小鼠,复制间质性膀胱炎(IC)小鼠模型,使用坐标定位法的方法进行取穴治疗,并验证其功能作用。结果健康成年小鼠的次髎穴坐标为(±1 mm,21 mm,-5 mm),坐标定位法取穴准确率高于骨性标志定位法,且使用坐标定位法取穴电针治疗可以改善IC小鼠相关症状。结论坐标定位法取穴较骨性标志定位法准确率更高,且具有次髎穴的功能。  
      关键词:次髎穴;小鼠;取穴方法;坐标定位法;间质性膀胱炎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2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 王朔,仇坤,周利梅,陈明,赖树生,梁峰,尉小慧
      2024, 38(4): 62-7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09
      摘要:目的评价三七总皂苷(PNS)不同口服制剂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药效差异,并与市售血栓通胶囊(XST)、三七通舒胶囊(SQTS)进行对比。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分别制备PNS磷脂复合物肠溶胶囊(PNS-PC)、PNS pH依赖型固体分散体(PNS-SD)、PNS自乳化肠溶胶囊(PNS-SDEDDS)、PNS生物黏附微球肠溶胶囊(PNS‑BMS)、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PNS生物黏附微球肠溶胶囊(PNS-NAC-BMS)5种不同PNS口服制剂。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AD)组、XST+AD组、SQTS+AD组、PNS+AD组、PNS-PC+AD组、PNS-SD+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每组8只。给药组大鼠按照体质量及载药量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Control组、AD组大鼠给予空白胶囊灌胃。给药7 d后,采用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浴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次日,拍摄大鼠舌质及舌下脉络,评价舌象评分;尾静脉采血,记录尾静脉凝血时间;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卡森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四项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内皮素(E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①与Control组相比,AD组大鼠舌质发白、舌下血管紫黑,舌象评分显著升高(P<0.001),尾静脉凝血时间缩短(P<0.001),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卡森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P<0.001),APTT、PT、TT均缩短(P<0.001),FIB、ET水平升高(P<0.001),eNOS、6-keto-PGF1α水平均降低(P<0.001)。②与AD组相比,各给药组舌象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P<0.01);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舌象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③与AD组相比,PNS-PC+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PNS+AD组、XST+AD组、SQTS+AD组的尾静脉凝血时间均明显延长(P<0.001,P<0.01,P<0.05);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大鼠尾静脉凝血时间亦明显延长(P<0.05)。④与AD组相比,5种PNS自制口服制剂组大鼠的全血黏度、卡森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P<0.01),XST+AD组、SQTS+AD组、PNS+AD组大鼠的全血黏度,XST+AD组的卡森黏度及PNS+AD组的血浆黏度水平亦降低(P<0.01,P<0.05);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组大鼠的全血黏度水平亦降低(P<0.05);与SQTS+AD组相比,PNS-PC+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的卡森黏度水平降低(P<0.05)。⑤与AD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APTT、TT均明显延长(P<0.001,P<0.01,P<0.05),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NS-PC+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的PT亦显著延长(P<0.001,P<0.01);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PT、TT明显延长(P<0.05),FIB水平显著降低(P<0.01)。⑥与AD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ET水平显著降低(P<0.001,P<0.05),eNOS、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01,P<0.01,P<0.05);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的ET水平显著降低(P<0.01),e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PNS-PC+AD组、PNS-SD+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的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5种不同的PNS口服制剂与原料药及市售XST、SQTS均能有效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瘀血状态,但PNS-PC、PNS-SDEDDS、PNS-BMS、PNS-NAC-BMS对血瘀大鼠各项血瘀相关指标的改善优于2种市售阳性药和原料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口服制剂;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药效学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26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 周嫦,彭珑萍,董艺丹,马梦娇,周茂琳,李强,王佑华
      2024, 38(4): 71-8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10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注释数据库(BATMAN-TCM)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决明子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检索得到与高脂血症有关的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8.2绘制决明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将决明子-高脂血症共同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推测橙黄决明素(AO)为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作用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斑马鱼实验验证。以蛋黄液高脂饮食诱导斑马鱼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后给予AO干预,验证AO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首先进行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的毒性实验,确定AO最大给药浓度;后续观察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心靶点mRNA在高脂血症斑马鱼中的表达。结果共获得包括AO在内的13个决明子活性成分,决明子作用于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109个,包括核心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作用通路等。斑马鱼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斑马鱼出现明显的脂质聚积,AO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组织中的TG、TC含量(P<0.05,P<0.01),减少肝脏组织内脂肪空泡和脂滴形成,并可显著下调核心靶点TNF-α、IL-1β mRNA表达(P<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获得了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通路与靶点,并通过斑马鱼实验初步揭示AO对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IL-1β 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旨在为后期研究AO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脂血症;决明子;橙黄决明素;网络药理学;斑马鱼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27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理论研究

    • 张乐松,段君毅,李军
      2024, 38(4): 81-8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11
      摘要:“轻可去实”最早属于药物分类法,后演变为方剂分类法,旨在运用轻解宣散药治疗内伤杂病。至温病学派提出“逆传心包”理论,运用竹叶、连翘、莲子心、菖蒲、郁金、灯芯草等轻灵开窍,透热转气,为轻剂治疗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与风、冷、热、毒、湿等病邪相关,络脉为重要病位,轻剂可宣透阴邪、驱散外邪、疏经搜络;轻剂包含风药,能开通上焦,解表发汗、调和营卫、培补宗气,从多个方面达到养心去邪、通脉宣痹之效,以治疗胸痹心痛。  
      关键词:胸痹心痛;轻可去实;轻剂;风药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4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 夏心瑀,梁艳,董莉,姚栩靖
      2024, 38(4): 87-91.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12
      摘要:卵巢早衰(POI)是指40岁之前妇女卵巢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尚无治疗POI根治性药物,激素替代疗法存在停药后易复发,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针刺疗法在治疗POI具有独特优势,且不良反应少。“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玄府理论在妇科疾病防治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从中医妇科基础理论出发,以生殖轴为主线,基于玄府理论,治疗上重视调理脏腑功能、开郁玄府,以期为针刺治疗POI提供新颖的辨证思路。  
      关键词:卵巢早衰;肾-天癸-冲任-胞宫;玄府理论;针刺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43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综  述

    • 艾纯颖,米金霞,谢燕
      2024, 38(4): 92-101.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13
      摘要: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并认为当属本虚标实,且“阳微阴弦”是冠心病的经典阐释。研究表明,痰浊与血瘀为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同时也是病理产物,痰瘀互结作为冠心病基本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是冠心病主要证型,临床研究也证实中药复方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具有确切疗效。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从经典方剂、经验方、中药复方制剂、中药复方与西药合用、中药复方联合其他中医疗法等方面对中药复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选方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痰瘀互结;经典方剂;经验方;中药复方制剂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12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 路启伟,于阔,王春华,颜晓晖
      2024, 38(4): 102-11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4.04.014
      摘要:综述类方开心散和定志小丸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以及在增强学习记忆、抗氧化、抗抑郁和抗阿尔茨海默病等方面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通过查阅开心散和定志小丸的相关文献,对开心散和定志小丸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归纳。结果发现定志小丸是在开心散的基础上改变了药材配伍比例,导致药理活性发生改变;开心散和定志小丸都广泛用于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病、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抗衰老以及抗疲劳等方面,但是二者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虽然开心散和定志小丸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学者们多基于基础模型进行实验证明开心散和定志小丸的药理作用,对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具体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开心散;定志小丸;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差异   
      2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47112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