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4

      临床研究

    • 胡旻昊,毛若瑜,张馨月,李思雨,沙珊焱,高超,王洁琼,杨雨涵,林天依,季亚婕,薛晓红
      2023, 37(4): 1-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01
      摘要:目的评价阳和汤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经穿刺病理明确为乳腺癌、拟行术前NAC的初治乳腺癌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NAC基础上加用阳和汤口服,对照组患者在常规NAC基础上加用安慰剂口服,中药服用周期跟随NAC周期,治疗时间覆盖患者治疗全周期。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病理化疗反应疗效[包括Miller-Payne(MP)分级和残余肿瘤负荷系统(RCB)等级];于NAC前、中期及NAC后,检测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IL)-2R、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NAC期间患者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及化疗常见不良反应,评价阳和汤应用于NAC的安全性。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0.3%,对照组患者的ORR为8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应答时间(TTR)方面,在NAC前4周期临床疗效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比例研究组为67.7%、对照组为4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中MP等级达到G4、G5级者21例(占67.7%),对照组中达到G4、G5级者13例(占4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AC中及NAC后,研究组患者的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AC后,研究组患者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④NAC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安全性事件,两组患者的安全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的乏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和汤可提高乳腺癌患者NAC期间的肿瘤退缩速度,改善病理化疗反应疗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NAC期间的不良反应,且用药安全。  
      关键词:乳腺癌;阳和汤;新辅助化疗;炎症因子;临床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   
      15
      |
      5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8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 杜美璐,侯风刚,朱光辉,石齐,韩苏苏,杨伊,贾嘉柠,殷晓聆,赵钢
      2023, 37(4): 9-21.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02
      摘要:目的评估晚期大肠癌(ACC)患者一线化疗后中药参与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中药干预ACC维持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维持治疗期间是否服用中药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维持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进一步平衡组间协变量,以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为结局指标,并分析中药对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维持治疗和观察策略维持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50例ACC患者,PSM后纳入670例患者,包括干预组335例、对照组335例。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0个月(95%CI 8.05~11.95)和7个月(95%CI 6.15~7.85),进展或死亡风险比(HR)为0.75(95%CI 0.64~0.88,P=0.000);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2个月(95%CI 26.15~37.85)和21个月(95%CI 17.24~24.76),死亡HR为0.62(95%CI 0.53~0.73,P=0.000)。采用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维持治疗的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3个月和10个月(HR=0.80, 95%CI 0.61~1.06,P=0.098),中位OS分别为31个月和22个月(HR=0.65, 95%CI 0.52~0.81,P=0.000);采用观察策略维持治疗的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0个月和6个月(HR=0.78, 95%CI 0.63~0.96,P=0.013),中位OS分别为27个月和17个月(HR=0.65, 95%CI 0.52~0.81,P=0.000)。结论一线化疗后含中药的维持治疗方案可延长ACC患者的PFS和OS,同时,中药可延长采用氟尿嘧啶类药物维持治疗患者的OS,并对采用观察策略维持治疗患者的PFS和OS均有延长作用。  
      关键词:晚期大肠癌;维持治疗;中药;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   
      7
      |
      2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8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实验研究

    • 李蒙,张荔,赵伟丽,李立辉
      2023, 37(4): 22-27.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03
      摘要:目的探索中药药效物质氯化两面针碱对A549 MLN4924耐药肺癌细胞株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LN4924低剂量处理A549细胞6个月,并进行细胞半数抑制率(IC50)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以确保顺利诱导出MLN4924耐药细胞株(A549-MR);氯化两面针碱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处理A549-MR,并进行ATPLite细胞增殖分析、细胞计数检测其对A549-MR生长的影响;同时收集A549-MR细胞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氯化两面针碱抑制A549-MR生长的分子机制。结果IC50分析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经低剂量长时间处理A549细胞后,MLN4924对A549细胞的IC50从0.355 μmol/L提高至10.643 μmol/L,且其不能显著抑制Cullins家族蛋白的类泛素化修饰(neddylation);细胞增殖分析显示,氯化两面针碱显著抑制MLN4924耐药肺癌细胞生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氯化两面针碱能下调A540-MR细胞内的Cullins蛋白表达并引起其抑癌底物蛋白p21、p27等积聚。结论氯化两面针碱通过抑制泛素连接酶(CRLs)复合体的活性,导致其下游抑癌蛋白底物积聚,从而抑制neddylation抑制剂MLN4924引起的肺癌耐药细胞增殖。  
      关键词:氯化两面针碱;MLN4924;耐药;泛素连接酶复合体   
      10
      |
      2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5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 朱萍,李嘉旗,尹萌辰,王睿瑞,刘保成,任光为
      2023, 37(4): 28-3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04
      摘要:目的探讨虎杖苷(PD)对由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H-SY5Y细胞进行实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24 h,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H2O2的诱导浓度。PD预处理细胞2 h后,加入H2O2诱导22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PD的浓度。将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H2O2组、H2O2+PD 20 μmol/L组和H2O2+PD 40 μmol/L组。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总活性氧(RO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JC-1线粒体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剪切的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含量。结果①CCK-8实验结果显示,400 μmol/L浓度 H2O2处理后,SH-SY5Y细胞活力为60%,故选择400 μmol/L H2O2作为后续SH-SY5Y细胞的刺激条件;20、40、50、80 μmol/L PD可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活力下降(P<0.05)。②Annexin V-FITC/PI凋亡实验结果显示,20、40 μmol/L PD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40 μmol/L PD能够抑制 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表达(P<0.05),并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③20、40 μmol/L PD能减少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中ROS、MDA的含量(P<0.05),以及增加GSH、SOD含量(P<0.05)。④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表明,20、40 μmol/L PD能够缓解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线粒体损伤。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40 μmol/L PD能够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中Keap1、Nrf2和HO-1蛋白水平的下调(P<0.05)。结论PD能够减少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虎杖苷;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过氧化物;Keap1/Nrf2/HO-1信号通路   
      14
      |
      16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6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 叶桐,张璐,葛广波,赵咏芳,刘俊
      2023, 37(4): 36-4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05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等手段探讨补骨脂抗肺腺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在症状映射数据库(SymMa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中草药数据库(TCMID)和基因表达谱互动分析平台(GEPIA)中检索补骨脂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及肺腺癌有关的潜在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补骨脂活性成分作用于肺腺癌的靶点,Cystoscape 3.7.2软件构建补骨脂活性成分作用于肺腺癌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采用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富集分析,Origin 2021软件构建补骨脂“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图。采用AutoDockTools 1.5.6和 PyMOL进行分子对接。结果①筛选获得补骨脂治疗肺腺癌的交集靶点55个,涉及β1-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等核心靶点,以及环磷酸鸟苷酸(cGMP)-蛋白激酶G(PKG)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②分子对接结果提示,补骨脂酚与肺腺癌核心治疗靶点ADRB1、ADRB2均有较低的结合能。③实验验证结果证实,补骨脂酚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ADRB1、ADRB2、α1A-肾上腺素受体(ADRA1A)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相符。结论补骨脂及其活性成分补骨脂酚可通过干预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其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肺腺癌的作用。  
      关键词:补骨脂;肺腺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β-肾上腺素能受体   
      6
      |
      12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6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 李瑗,陆璐,胡宗德,张光涛,邬渊敏,徐汉辰
      2023, 37(4): 47-5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06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探讨白头翁汤抗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数据库等构建“疾病-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网络,推测白头翁汤治疗结直肠腺瘤的有效化学成分,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信号通路-靶点”网络,推测核心靶点。最后通过小鼠结直肠腺瘤模型对预测出的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①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获得白头翁汤活性成分治疗结直肠腺瘤的潜在靶点129个,其中10种活性成分对应40个关键潜在效应靶点。白头翁汤可能通过调节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来影响DNA结合转录因子的结合、DNA聚合酶Ⅱ型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的结合、核因子受体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对结直肠腺瘤起到治疗作用。②对12个超过度值均值的靶点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白头翁汤干预后雌激素受体1(ESR1)与半胱天冬酶8(CASP8)基因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推测其为白头翁汤治疗结直肠腺瘤的关键靶点。结论白头翁汤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方式发挥抗结直肠腺瘤的作用。  
      关键词:白头翁汤;结直肠腺瘤;网络药理学;IL-17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ESR1;CASP8   
      7
      |
      9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6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 王裕丽,李会娣,周利红,冯媛媛,赖优莹,刘宏杰
      2023, 37(4): 59-6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07
      摘要:目的评价健脾补肾解毒方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裸鼠肝癌移植瘤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接种肝癌皮下移植瘤的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索拉非尼组及健脾补肾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4周。比较各组裸鼠移植瘤大小;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采用荧光Real-time PCR法检测HIF⁃1α mRNA,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下对移植瘤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健脾补肾解毒方各剂量组瘤体均明显减小(P<0.05),MVD值均明显降低(P<0.01),索拉非尼组MVD值下降(P<0.05);与空白组相比,健脾补肾解毒方高剂量组、索拉非尼组HIF-1α mRNA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组相比,健脾补肾解毒方高剂量组、索拉非尼组VEGF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且该两组bFGF表达较空白组也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健脾补肾解毒方可以缩小裸鼠肝癌移植瘤,抑制移植瘤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HCCLM3细胞HIF-1α的表达,减少VEGF和bFGF的表达,同时降低移植瘤NOS活性,从而抑制肝癌血管新生。  
      关键词:健脾补肾解毒方;肝癌;血管新生;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
      |
      4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6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理论研究

    • 阿格尔,焦丽静,周海伦,刘睿潮,姜靖洁,甘姗珊,韩阳,龚亚斌
      2023, 37(4): 64-7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08
      摘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低剂量 CT作为肺癌筛查手段的推广,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检出率逐步增高,而肺部GGN与肺腺癌关系较为密切,故临床中肺部GGN的及时诊治对阻断炎-癌转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肺部GGN的中医认识、风险因素、恶变机制、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等角度进行总结,探讨GGN的中西医诊疗现状。鉴于目前西医治疗GGN以随访观察为主,中医药尚无成熟的诊疗标准,故亟须确立有效可行的肺部GGN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关键词:肺部磨玻璃结节;中医;西医;诊断;治疗   
      6
      |
      12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7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综  述

    • 吴子薇,李晓波,麻文谦,韩永龙,王梦月
      2023, 37(4): 71-8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09
      摘要:通关藤注射液是通关藤浸膏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等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呼吸道等肿瘤的治疗,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用则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毒性作用。通关藤注射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类和酚酸类。其中,酚酸含量以绿原酸计为6.0~13.0 mg/mL,甾体皂苷以通关藤苷A计不得少于8.0 mg/mL。通过综述通关藤注射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评价、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通关藤注射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评价;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9
      |
      7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8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 韩阳,姜靖洁,桑舒柳,甘姗珊,毕凌,龚亚斌
      2023, 37(4): 83-8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10
      摘要: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真核细胞RNA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动态可逆的化学修饰,可以调控各种RNA(包括lncRNA、mRNA、snRNA、rRNA和tRNA)的剪切、代谢、翻译和稳定性等。m6A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对放疗及化疗产生一定的抵抗作用,故以m6A为靶点进行靶向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综述m6A RNA甲基化修饰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耐药、不良预后,以及中医药通过调控m6A RNA甲基化修饰抑制NSCLC等,为NSCLC的发病机制探讨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m6A RNA甲基化修饰;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增殖;靶向耐药;中药干预;综述   
      3
      |
      8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7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 高阳,史有阳,陈利利,郑懿,刘胜,周细秋
      2023, 37(4): 90-94.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11
      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缺乏内分泌及靶向治疗的作用靶点,因此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TNBC具有侵袭力强、耐药性高的危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TME)中最丰富的细胞,极化而成的经典M1型和可选择性的M2型分别具有抗肿瘤活性和促肿瘤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TAMs在TNBC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促进TNBC增殖,促进TNBC迁移和侵袭,促进TNBC肿瘤血管形成,促进TNBC免疫抑制与逃逸。相关研究提示,中药有效成分或复方可增强TAMs的吞噬功能进而推动TAMs极化为M1型,可促进M2型复极化为M1型,可抑制TAMs极化为M2型,中医药通过调节TAMs极化干预TNBC的优势逐渐被发现,其在TNBC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中医药   
      1
      |
      6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5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 邢一卓,杨鸿轩,邓仪卿,张宏
      2023, 37(4): 95-101.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12
      摘要:恶性肿瘤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尽管研究开发了大量抗肿瘤药物,但其临床疗效并不如意,这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ME)密切相关。传统单一类型细胞的二维(2D)培养模型难以模拟TME空间结构中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阻碍了基于真实世界的药物研发。体外多细胞共培养的三维(3D)肿瘤球模型由于能更好地模拟体内TME,已逐渐成为最有前景的肿瘤生物学及抗肿瘤药物研究方法之一。中药具有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特点,单一类型细胞的2D模型往往不能反映中药整体作用,更适合采用多细胞共培养3D肿瘤球模型研究。综述了多细胞共培养3D模型的分类及构建方法。  
      关键词:多细胞;共培养;肿瘤球;微流控;肿瘤微环境   
      1
      |
      7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5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 亓丁,李红梅,梁铭阁,张明书,门昊,艾雯霞,韩布威,刘丽
      2023, 37(4): 102-10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3.04.013
      摘要:宫颈癌(CC)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与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播散密切相关,抑制EMT过程对降低CC患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不同种类的中药活性成分对CC EMT的影响,阐明中药活性成分对CC EMT的逆转作用,并发现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及补益肝肾、通调下焦法在CC EMT干预中存在潜在治疗作用,后续应进一步通过相关实验予以验证,以对中药防治CC EMT的精准研究提供思路,并对防治CC转移及丰富现存治疗手段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宫颈癌;中药活性成分;上皮间充质转化;转化生长因子-β1;综述   
      3
      |
      5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117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