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委
青年编委
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
投稿流程
录用原则
写作指南
文章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虚拟专辑
编辑荐读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S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段家峰,黄国毅,朱瑾,胡春梅,周叶
2022, 36(S1): 1-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01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干预下的治疗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方案,对照组予西医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方案。两组疗程均为2周,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相关医疗费用的情况。结果①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后6个月组内比较,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2周、治疗后6个月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但就诊6个月内相关医疗总费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能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急性脑梗死;预后;卫生经济学评价
9
|
17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4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和重复测量设计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秀莲,黄品贤,钱叶长,危蕾,刘芳英,王众福,黄国毅
2022, 36(S1): 4-11.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02
摘要: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5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穴位注射联合舒利迭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每周应用COPD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疗效与治疗时间呈线性相关关系(P<0.05),组别是影响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的主要因素,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舒利迭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舒利迭单药治疗,且临床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该治疗方案安全有效,临床中适当延长治疗疗程能使患者受益更多。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程;重复测量设计;疗效评价
5
|
48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72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半夏泻心汤加减敷脐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黎林,王倩,韩丹,凌琪华
2022, 36(S1): 12-1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03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敷脐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敷脐疗法,疗程为5 d。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大便隐血转阴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水平、血尿素氮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总证候积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早于对照组,禁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尿素氮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半夏泻心汤加减敷脐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性;半夏泻心汤;敷脐疗法
16
|
12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22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大黄附子汤治疗脓毒症致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
韩丹,吴芳,黎林,王倩
2022, 36(S1): 16-1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04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对脓毒症致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脓毒症致AG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附子汤,疗程为14 d。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中医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腹内压、排便次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AGI分级、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两组ROS、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可恢复脓毒症致AGI患者的胃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大黄附子汤;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因子;临床研究
9
|
21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90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大承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
陈敏,王倩
2022, 36(S1): 20-2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05
摘要: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承气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比较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AGI评分、腹内压、肠鸣音及血清PCT、IL-6、TNF-α、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腹内压、AG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肠鸣音明显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腹内压、AGI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肠鸣音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PCT、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CT、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抑制炎症反应。
关键词:大承气汤;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临床研究
20
|
13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16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清胰汤治疗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疗效观察
周桢,凌琪华,王倩
2022, 36(S1): 23-2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06
摘要:目的观察清胰汤辅助治疗脓毒症急性肝损伤(腑实热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64例脓毒症肝损伤(腑实热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疗程7 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 d及治疗后7 d时的肝功能指标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下降在疗程早期更快(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SOFA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初步证实了清胰汤在辅助治疗脓毒症肝损伤中的疗效,或有改善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作用。
关键词:脓毒症肝损伤;腑实热结证;清胰汤;肝脏免疫
18
|
12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5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食夜宵情况的横断面调查
王欣,许怡,安梓铭,曾文丽,辛鑫,胡义扬,冯琴,王芳,王唯坚
2022, 36(S1): 27-3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07
摘要: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食夜宵情况。方法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体检人群为对象,抽样调查NAFLD组及非NAFLD组人群体重、BMI、血糖、血脂、肝功能、尿酸等机体代谢相关指标以及进食夜宵频率、进食量、进食种类情况。结果①NAFLD组人群体重、腰围、BMI显著高于非NAFLD组人群(P<0.05)。②NAFLD组人群血清ALT、AST、γ-GT活性、FBG、LDL指标与非NAFLD组人群相比已出现升高趋势(P<0.05)。③NAFLD组人群血清TG、TC、UA含量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人群(P<0.05)。④NAFLD组人群进食夜宵的比例显著高于非NAFLD组人群(χ²=10.058,P=0.002)。⑤与非NAFLD组人群比较,NAFLD组人群每周进食夜宵频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6.112,P=0.013)。⑥进食夜宵的种类,NAFLD组人群以海鲜烧烤类、甜点类、含糖饮料类为主,非NAFLD组人群则以水果蔬菜类、牛奶乳制品类、坚果类为主。结论NAFLD人群进食夜宵比例、每周进食夜宵次数均高于非NAFLD组人群,且两组人群进食夜宵种类不同;进食夜宵可能是导致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食夜宵;横断面调查
16
|
8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888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积精全形方治疗代谢相关性肾病(1~4期)的临床观察
王倍倍,邵命海,刘志文
2022, 36(S1): 31-3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08
摘要:目的观察积精全形方治疗代谢相关性肾病(CKD1~4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纳入70例肾虚血瘀型代谢相关性肾病(CKD1~4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积精全形方治疗;按照2∶1的比例选取同时期病情相似、年龄相仿、病种分布一致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组内、组间比较肾脏相关指标及其有效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相关实验室指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积精全形方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的疗效在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CKD3期及CKD4期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
关键词:积精全形方;代谢相关性肾病;慢性肾脏病1-4期;积精全形;异病同治;临床观察
7
|
6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08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泌尿排石合剂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残石的排石疗效观察
邵海波,张莉,翟新宇,葛旻垚
2022, 36(S1): 36-3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09
摘要:目的观察泌尿排石合剂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残石的排石疗效。方法将9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当天行ESWL治疗,术后每日饮水2 500~3 000 ml并适当进行跳跃运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泌尿排石合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结石排出情况,比较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临床各症状积分减少(P<0.05),且观察组临床各症状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残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P<0.05),排石时间、排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泌尿排石合剂可有效提高肾结石ESWL术后的结石清除率,缓解局部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肾功能,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泌尿排石合剂;肾功能
22
|
9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08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复原通络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再狭窄的临床观察
杜玉青,柳国斌,王宏飞,黄仁燕,樊炜静,王徐红
2022, 36(S1): 40-44.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10
摘要:目的观察复原通络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再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降糖、降压等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中药组给予复原通络方,治疗6个疗程(4周为l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6 min步行和跛行距离、下肢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
2
)、下肢动脉内径及安全性指标。结果①治疗6个月后,中药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中药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3个月、6个月中药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中药组6 min跛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③中药组静息ABI、TcPO
2
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④术后3个月、6个月,中药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内径增宽优于照组(P<0.05)。结论复原通络方能够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再狭窄的临床症状,促进下肢血运重建,延缓再狭窄的发生。
关键词:复原通络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再狭窄;临床疗效
26
|
10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891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氧化应激、炎症相关指标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施陈燕,黄仁燕,黄河尘,樊炜静,柳国斌
2022, 36(S1): 45-4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11
摘要:目的研究氧化应激、炎症相关指标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足分为单纯组、合并组,每组60例,另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淀粉酶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钙素原(PCT)、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析比较各组氧化应激、炎症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合并组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及血清HbA1c、hs-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SAA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单纯组,血清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单纯组(P<0.001)。②血清SOD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呈负相关,血清SAA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呈正相关(r=0.778,P<0.001;r=-0.603,P<0.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A、SOD水平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损伤严重,积极监测SOD、SAA水平有助于评估糖尿病足病变程度。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氧化应激;炎症;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清淀粉酶A
21
|
28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87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孙茹,施陈燕,蔡蔚然,董雪林,张治军
2022, 36(S1): 49-5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12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18例肺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四分法评分、鼻内镜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①治疗过程中两组各脱落2例,所有病例未见不良反应发生。②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3%、7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的VAS评分、四分法评分、下鼻甲大小、鼻黏膜颜色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清涕量多、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受冷易发、鼻塞、流涕症状、下鼻甲大小评分改善上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在改善鼻塞、流涕、下鼻甲大小、清涕量多、气短乏力、大便溏薄、受冷易发方面优于单用盐酸西替利嗪。
关键词:四君子汤;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型;鼻鼽
13
|
17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06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散风通窍滴丸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韩燚,施陈燕,孙茹,蔡蔚然,鞠晗,张治军
2022, 36(S1): 54-5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13
摘要:目的探讨散风通窍滴丸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散风通窍滴丸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鼻塞VAS评分及患者对糠酸莫米松鼻喷剂主观依赖情况。结果①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后12周两组鼻塞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2周,治疗组鼻塞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糠酸莫米松鼻喷剂主观依赖百分比分别为15.5%、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风通窍滴丸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塞症状,并可降低患者对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的主观依赖性。
关键词:慢性单纯性鼻炎;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散风通窍滴丸;视觉模拟量表
18
|
14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85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桑芩合剂联合鼻部划痕术治疗肺经风热型酒渣鼻的临床观察
贺旭峰,何翔,丁佩军,徐平,谢晶晶,陈文君,边风华
2022, 36(S1): 57-5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14
摘要:目的观察桑芩合剂联合鼻部划痕术治疗肺经风热型酒渣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肺经风热型酒渣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治疗组(49例),对照组予常规鼻部划痕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桑芩合剂。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鼻形恢复情况,比较鼻部皮肤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油脂分泌程度、鼻部皮肤增厚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术后6个月、12个月整体鼻形恢复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鼻部皮肤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油脂分泌、皮肤增厚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3个月、6个月组间比较,鼻部皮肤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油脂分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鼻部皮肤红斑、油脂分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桑芩合剂联合鼻部划痕术治疗肺经风热型酒渣鼻疗效满意,可以矫正鼻形,减轻酒渣鼻症状,对于改善局部红斑及皮肤油脂分泌作用更持久。
关键词:酒渣鼻;肺经风热证;桑芩合剂;划痕术
30
|
9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11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朱氏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及血清炎性因子IL⁃2、IL⁃4、IL⁃10水平观察
宋靖宜,吴嫣
2022, 36(S1): 60-6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15
摘要:目的观察朱氏补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妊娠结局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IL)-2、IL-4、IL-10水平。方法选取RSA患者20例及正常终止妊娠者2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2、IL-4、IL-10水平;选取64例肾虚血瘀型RS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口服地屈孕酮常规保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补肾活血方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及血清水平IL-2、IL-4、IL-10及妊娠结局。结果①RSA患者外周血中IL-2、IL-4明显高于正常组,IL-10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②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IL-2、IL-4水平下降而血清IL-10水平上升,治疗组较对照组结果更加明显,且治疗组活产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SA患者血清中IL-2、IL-4明显高于正常组,IL-10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提示炎性因子IL-2、IL-4、IL-10可能参与RSA的发病相关。朱氏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降低患者外周血中IL-2、IL-4水平、提高IL-10水平,提高RSA患者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补肾活血方;妊娠结局;白介素
11
|
13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0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宁神安坤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0例
黄晓瑾,冯蕾
2022, 36(S1): 64-67.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16
摘要:目的观察宁神安坤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坤宝丸治疗,观察组予宁神安坤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Kuppenrman评分、绝经期生存质量(MENQOL)量表、性激素水平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Kuppenrman、MENQOL评分及性激素、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坤宝丸比较,宁神安坤方能更好地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体内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药疗法
4
|
12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1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儿童寒湿型急性诺如病毒胃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叶青艳,赵鋆,沈健,陈丹妮,杨涛,周华
2022, 36(S1): 68-71.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17
摘要:目的评价藿香正气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儿童寒湿型急性诺如病毒胃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寒湿型急性诺如病毒胃肠炎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5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主症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白介素(IL)-6、IL-1β的水平。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3.33%,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IL-6、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藿香正气散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儿童寒湿型急性诺如病毒胃肠炎,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感染性胃肠炎;寒湿型;藿香正气散;中西医结合
7
|
30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03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应用组织粘合剂三明治注射法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对照研究
郭丽坤,岑戎,龚彪,杨珊莹,张佳俊,王裕丽
2022, 36(S1): 72-7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18
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应用组织粘合剂三明治注射法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Dieulafoy病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31例、B组27例。A组予内镜下组织粘合剂三明治注射法止血,B组予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钳法止血。治疗后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术后72 h内再出血率,同时观察术后有无异位栓塞、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止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72 h再出血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粘合剂三明治注射法是Dieulafoy病胃镜止血的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Dieulafoy病;急诊;止血;组织粘合剂;临床观察
7
|
5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9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Ⅱ级)的临床疗效
贺卫,朱慧英,丁嘉怡,吴文昊,秦莹
2022, 36(S1): 76-7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19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2 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计算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转化生长因子- β
1
(TGF- β
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 Ⅲ)水平。结果试验期间,治疗组5例患者剔除或脱落,对照组6例患者剔除或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治疗组31 例、对照组 30 例。①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19%、63.3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NT-proBNP、TGF-β
1
、CTGF、PCⅠ、PC 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常规疗法相比,中药联合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衰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针刺;中药
17
|
14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63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俞穴埋针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观察
罗娟,陈月,王华,张晟
2022, 36(S1): 80-8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20
摘要:目的观察俞穴埋针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降糖药物+健康宣教)联合阿普唑仑片,治疗组予基础治疗(降糖药物+健康宣教)联合俞穴埋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0.00%;组间失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PG、2 hP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PG、2 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穴埋针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并能改善患者的糖代谢紊乱。
关键词:糖尿病;失眠;俞穴埋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6
|
16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56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电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的改善作用临床研究
高浩,陈曦,雍玥,宋建钢,王永强,陈文婷
2022, 36(S1): 84-87.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21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EA)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电针组(EA组),每组30例。EA组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EA干预,CON组患者不做处理。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观察患者CD4
+
T、CD8
+
T、CD4/CD8比值和NK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术前和术后1 d,EA组免疫相关细胞(CD4
+
T、CD8
+
T、CD4
+
/CD8
+
和NK细胞)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 d,EA组免疫相关细胞(CD4
+
T、CD4
+
/CD8
+
)与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能够通过增强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功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免疫功能抑制。
关键词:电针;乳腺癌;免疫抑制
12
|
8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87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针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阳虚证患者的疗效观察
杨冰祎,石换利,周一辰,陆齐天,殷岫绮
2022, 36(S1): 88-9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22
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予中药口服,治疗组加予针刺,对照组加予安慰针刺。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月经周期、抗苗勒管激素(AMH)、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及排卵率情况。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月经周期均明显缩短(P<0.05),且治疗组对月经周期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76.09%;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FSH、LH、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LH、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④治疗组、对照组的排卵率分别为67.39%、36.96%,治疗组的排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较佳,能有效地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肾阳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和月经周期,调节性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
关键词:针刺;中药;针药结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肾阳虚证;临床研究
11
|
15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54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帕洛诺司琼对宫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殷智宇,周亚兰,汪静,高浩,于桂杰
2022, 36(S1): 93-9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23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帕洛诺司琼对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纳入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帕洛诺司琼组(A组)和TEAS联合帕洛诺司琼组(B组),每组各40例。记录患者术后1、6、12、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评价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①术后1、6 h,B组患者的PONV发生率较A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12、24 h,两组患者的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③术后,B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TEAS联合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可显著降低宫腔镜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帕洛诺司琼;术后;恶心呕吐;宫腔镜
7
|
13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61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电针复合阴部神经阻滞在肛瘘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宋伟,严君君,薛慧,李兴,唐炜
2022, 36(S1): 96-9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24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复合阴部神经阻滞在肛瘘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接受肛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八髎穴复合阴部神经阻滞)与对照组(脊麻),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第一次疼痛的时间、术后各时段的疼痛分级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试验组术前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术前均降低(P<0.05)。②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第一次疼痛的发生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③术后6 h、12 h、24 h,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比对照组低。④试验组术后尿潴留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八髎穴联合阴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可满足手术所需的镇痛和肛门松弛需求,不引起循环波动,并且术后可以维持更长的镇痛时间,保留更优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ERAS)。
关键词:电针;八髎穴;阴部神经阻滞;肛瘘;肛肠手术;麻醉;脊麻
30
|
9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874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手术室整体护理对高龄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周彩云
2022, 36(S1): 100-10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25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整体护理对高龄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腹腔镜手术术后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Zung氏焦虑量表评分(SAS)、抑郁量表评分(SDS)、简明健康状况问卷评分(SF-36)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护理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护理后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护理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护理后比较,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期间,对其采取手术室整体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整体护理;高龄腹腔镜手术;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15
|
4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5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临床经验
柴苓降气汤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体会
周丹,张媛媛,王倩,施荣
2022, 36(S1): 103-107.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26
摘要:归纳“调畅气机,化痰通腑”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理论依据,及运用柴苓降气汤,即大柴胡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治疗的依据与优势。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可防治疾病。临床表现除咳、痰、喘、满等肺气壅塞症状外,并发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日久各种病理产物可致肺肠气机壅滞,引起急性发作或伴发胃肠功能障碍。“气机壅滞”是慢阻肺急性发作(AECOPD)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肠功能障碍;大柴胡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中医药疗法
57
|
13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08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从心论治中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经验
赵方方,杨雪军
2022, 36(S1): 108-11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27
摘要:阐述杨雪军教授治疗中老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的经验。其认为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女性居多,病因病机为心肾不交为本,湿热下注为标;治疗以心为切入点,安神宁志,清利湿热,交通心肾。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从心论治;临床经验;中医药疗法
15
|
23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98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肺脏功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不可忽视
周一辰,陆齐天,杨冰祎,殷岫绮
2022, 36(S1): 111-11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28
摘要:探讨殷岫绮教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经验。其认为某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追责为肺脏的功能失调,应重视肺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致病病机,且治疗佐以宣肺肃降、养阴润肺。常用药物有川贝母、桔梗、瓜蒌皮、桑白皮、青礞石、半夏、薄荷、蝉蜕等。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肺脏;宣肺肃降;中医药疗法
21
|
14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06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经水出诸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何顺利,曾薇薇,陆齐天,杨冰祎,殷岫绮
2022, 36(S1): 113-117.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29
摘要:探讨“经水出诸肾”理论指导下,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经验。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引起月经失调、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女子“经带胎产”以经为先,种子必先调经,经调乃胎孕育子之基,遵循“经水出诸肾”之论,由肾虚本质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经水出诸肾”;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中医药疗法
17
|
22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11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实验研究
脑瘤一号方联合替莫唑胺抗胶质瘤的关键基因筛选
张敏,孙文超,费智敏,龚立
2022, 36(S1): 118-12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30
摘要:目的通过转录组学研究,筛选出脑瘤一号方(GD-1)联合替莫唑胺(TMZ)抗胶质瘤的关键基因。方法建立小鼠皮下移植胶质瘤异位模型,建模成功后分组给药,每隔3 d测量小鼠肿瘤体积;14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组织形态;通过转录组学及文献查阅预测GD-1联合TMZ抗胶质瘤的潜在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MZ组和GD-1联合TMZ组裸鼠肿瘤平均体积明显减小(P<0.05);与TMZ组比较,GD-1联合TMZ组肿瘤体积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胶质细胞瘤生长密度最高,细胞核最大、深染,与TMZ组比较,GD-1联合TMZ组胶质细胞瘤生长密度降低,细胞核颜色变浅,更多细胞核出现固缩、裂解等现象。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得出,与TMZ组比较,GD-1联合TMZ组共有6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有36个,下调基因有29个。通过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细胞发育过程中分化、凋亡及生物信号传递等相关的差异基因分别是SLC17A7、CACNA1D、MTCP1、RASIP1、BTBD16,其中在MAPK信号通路中CACNA1D下调,在PI3K-Akt信号中MTCP1下调,在cGMP-PKG信号通路CACNA1D下调。结论GD-1联合TMZ治疗胶质瘤比单用西药TMZ干预效果更好,可进一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生长密度,其机制可能是上调抑制癌基因(SLC17A7、RASIP1、BTBD16),下调致癌基因(MTCP1、CACNA1D),进一步影响PI3K/Akt、CGMP/PKG、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胶质瘤生长。
关键词:脑瘤一号方;替莫唑胺;胶质瘤;转录组测序;作用机制
13
|
8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13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黄慈颗粒通过改善神经再生损伤及胶质增生缓解5⁃FU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
王杰,贾茹,马福祺,荣汶青,李静茹,冯琴
2022, 36(S1): 124-12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31
摘要:目的观察黄慈颗粒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FU干预小鼠诱导认知功能障碍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FU, 60 mg/kg)、黄慈颗粒低剂量组(1.8 g/kg)和高剂量组(5.4 g/kg)。利用旷场实验和新旧事物识别实验观察各组小鼠运动能力及记忆能力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考察小鼠神经再生及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①各组小鼠运动能力未见明显差异;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的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5),而黄慈颗粒能够显著改善小鼠记忆能力的受损(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侧脑室室管膜下层双皮质素(DCX)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低、高剂量黄慈颗粒均可显著提高DCX的表达(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生及活化(P<0.05),而黄慈颗粒能够显著减少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的增殖及激活(P<0.05)。结论黄慈颗粒可通过改善神经再生受损及胶质增生缓解5-FU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
关键词:黄慈颗粒;5-氟尿嘧啶;神经再生;胶质增生;化疗相关认知障碍
16
|
12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2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芪龙祛瘀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探究
刘德志,王骏,刘斌,龚帆,唐海燕,沈婷婷,刘瑾
2022, 36(S1): 130-13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32
摘要:目的芪龙祛瘀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龙祛瘀合剂低剂量组(10 g/kg)、中剂量组(20 g/kg)和高剂量组(30 g/kg);造模结束后灌胃给药,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TTC染色评估小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小鼠皮层神经元的数量、小胶质细胞及星形状胶质细胞活化的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OD1、SOD2、CAT和GPX-4的表达;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和高剂量芪龙祛瘀合剂均能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及脑梗死体积、改善MCAO后的神经功能缺损(P<0.05)。同时高剂量芪龙祛瘀合剂能够明显减少梗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升高CAT和GPX-4蛋白水平,减轻脑内ROS的表达,减少IL-6、TNF-α和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结论芪龙祛瘀合剂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关键词:芪龙祛瘀合剂;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17
|
9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25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鹿红方通过SLC7A11/GPX4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蔡婉,周华,徐基杰,池浩
2022, 36(S1): 137-14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33
摘要:目的探究鹿红方防止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机制研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鹿红方低剂量组、鹿红方中剂量组、鹿红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对照组、模型组给予0.9%NaCl溶液灌胃,鹿红方各组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鹿红方灌胃,连续灌胃7 d,末次灌胃给药12 h,结扎左前降支30 min后复灌24 h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模型后取材,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Ⅰ(cTn-Ⅰ)、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非糖基化的xCT(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结果①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坏死和水肿,伴有炎性细胞浸润,鹿红方各剂量组均可改善心肌损伤,以鹿红方中、高剂量组效果最优。②相关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K-MB、LDH、cTn-Ⅰ和 MDA 含量明显升高(P<0.05),GSH 和 SOD 含量明显下降(P<0.05),鹿红方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CK-MB、LDH、cTn-Ⅰ和 MDA的含量(P<0.05),升高GSH和SOD含量(P<0.05),以鹿红方中、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③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鹿红方各剂量组均可以促进SLC7A11、GPX4蛋白表达(P<0.05)。结论鹿红方可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LC7A11/GPX4通路,进而抑制铁死亡有关。
关键词:鹿红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SLC7A11/GPX4通路;铁死亡;模型大鼠;中药研究
19
|
57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5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肝脏-胆汁酸-肠道微生态”的苍菊清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
凌琪华,吴荻,乐敏,陈建杰
2022, 36(S1): 143-14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34
摘要:目的探索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小鼠的“肝脏-胆汁酸-肠道微生态轴”失衡的病理机制,验证苍菊清肝方对“肝脏-胆汁酸-肠道微生态轴”失衡的调节,进一步阐明苍菊方治疗NAFLD的机制。方法32 只雄性 SPF 级 SD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n=5)和高脂饮食组(HFD,n=27)。空白组5 只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组以高脂饲料(胆固醇1%,猪油10%,蔗糖20%)喂养,诱导NAFLD模型。饲养8 周后,高脂饮食组造模成功的25 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HFDM,n=5)、益生菌组(YSJ,n=5)、苍菊方高剂量组(CJFH,n=5)、苍菊方中剂量组(CJFM,n=5)、苍菊方低剂量组(CJFL,n=5)。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HE 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变程度以及脂质沉积情况。用 Illumina 高通量测序法,对大鼠粪便样本总 DNA 的 16Sr RNA 的 V3~V4 区进行基因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升高,TC、TG、LDL-C升高,HLD-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生菌组、苍菊方各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C下降(P<0.05),苍菊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大鼠血清TG下降(P<0.05),益生菌组、苍菊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LD-C升高,苍菊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LDL-C下降(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脏中肝细胞出现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空泡,出现气球样变,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肝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大量大小脂滴,颜色深。各给药组均能改善NAFLD大鼠肝细胞内损伤程度,存在部分散在的空泡,部分肝细胞恢复正常。苍菊方各剂量组肠道菌群与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逐渐接近正常组状态。结论苍菊方能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LDL-C水平,升高大鼠血清中HDL-C 水平,并能改善NAFLD 大鼠病理状态以及脂质沉积状况。其主要通过改善群落物种数目,使高脂饮食喂养的NAFLD 大鼠紊乱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逐渐恢复正常,从而改善NAFLD。
关键词:苍菊清肝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模型大鼠;中药研究
17
|
41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29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TLR3补肾健脾方水提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机制研究
朱晓骏,郑超,张鑫,郑彦希,余卓,孙学华,高月求
2022, 36(S1): 149-15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35
摘要:目的通过 pHBV1.3-pCR2.1质粒转染HepG2细胞探讨补肾健脾方水提物抑制乙肝病毒的免疫机制。方法250 μg/ml、500 μg/ml补肾健脾方水提物干预 pHBV1.3-pCR2.1质粒转染HepG2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HBsAg、HBeAg含量;500 μg/ml补肾健脾方水提物干预pHBV1.3-pCR2.1质粒转染HepG2细胞,Weste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3(TLR3)、p-IRF3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细胞内IFN-β mRNA表达 ;补肾健脾方干预HepG2细胞,pHBV1.3-pCR2.1质粒转染HepG2细胞,TLR13 siRNA下调TLR3表达,Westen blot法检测TLR3、p-IRF3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细胞内IFN-β mRNA 表达。结果500 μg/ml补肾健脾方与空白对照组、250 μg/ml补肾健脾方比较,HBsAg均明显下降(P<0.05,P<0.01) ;500 μg/ml补肾健脾方与空白对照组、250 μg/ml补肾健脾方比较,HBeAg均明显下降(P<0.05,P<0.01);补肾健脾方(500 μg/ml)可以增强TLR3、p-IRF3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内IFN-β mRNA 表达(P<0.01);补肾健脾方干预 pHBV1.3-pCR2.1质粒转染HepG2细胞,TLR3 siRNA抑制细胞TLR3蛋白表达,p-IRF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同时细胞内IFN-β mRNA 表达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补肾健脾方水提物通过增强 pHBV1.3-pCR2.1质粒转染HepG2细胞TLR3作用,促进细胞内IFN-β分泌,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关键词:补肾健脾方水提物;乙型肝炎病毒;Toll样受体3
5
|
11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8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栀子柏皮汤对胆酸饲料诱导胆汁淤积症小鼠肝保护机制研究
李玥,宋国超,徐晓青,邹斌,赵婧,翁凤仪,成思,金静怡,严东明,谭波,裘福荣
2022, 36(S1): 154-16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36
摘要:目的研究栀子柏皮汤对含1%胆酸(CA)饲料诱导胆汁淤积症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1% CA模型组、栀子柏皮汤组,每组5只。栀子柏皮汤组灌胃给予栀子柏皮汤(6 g/kg,每10 g 小鼠体质量0.1 ml),每日1次,连续10 d。正常对照组和1% CA模型组分别灌胃等体积0.9% NaCl溶液。所有组前3 d喂食正常饲料,于第4天灌胃后将1% CA模型组及栀子柏皮汤组换为含1% CA饲料饲养,直至实验结束,正常对照组仍继续用普通饲料饲养。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浆碱性磷酸酶(ALP)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LC-MS/MS检测小鼠肝脏胆汁酸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肝脏Nod 样受体家族含pyrin 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衔接子(ASC)和消皮素D的N端剪切体(GSDMD-N)蛋白表达。结果与1% CA模型组比较,栀子柏皮汤组显著降低血浆ALT和ALP活性,缓解肝脏坏死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肝内总胆汁酸、牛磺胆酸(TCA)和牛磺脱氧胆酸(TDCA)的含量,并能下调NLRP3、ASC和GSDMD-N的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子柏皮汤对1% CA饲料诱导肝内胆汁淤积症小鼠具有肝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肝内胆汁酸蓄积以及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减少细胞焦亡有关。
关键词:栀子柏皮汤;胆汁淤积症;胆汁酸;NLRP3炎性小体;细胞焦亡
10
|
2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34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四氯化碳及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小鼠肝脏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扶正化瘀方调节作用
平大冰,孙鑫,齐婧姝,陶艳艳,彭渊,刘成海
2022, 36(S1): 161-16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37
摘要: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
4
)及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并进一步观察中药扶正化瘀方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采用10%CCl
4
及0.5%DMN腹腔注射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小鼠肝脏大体观及脏器指数,检测小鼠血清ALT、AST表达变化,HE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肝脏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数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两种模型组小鼠肝脏表面粗糙,质地变硬,粟粒样表现明显,肝体比下降,脾体比升高,血清ALT、AST表达增加,肝组织病理染色显示明显的炎症和胶原沉积,肝脏NK细胞、NKT细胞、CD4
+
T细胞比例和数量下降,CD8
+
T细胞和B细胞比例和数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小鼠肝脏大体观明显改善,肝体比增加,脾体比下降,血清ALT、AST表达下降,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明显减轻,肝脏NK细胞、NKT细胞、CD4
+
T细胞比例和数量升高,CD8
+
T细胞和B细胞比例和数量下降(P<0.05,P<0.01)。结论CCl
4
和DMN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脏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紊乱,中药扶正化瘀方可调节肝脏免疫微环境,纠正免疫紊态,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肝纤维化;CCl
4
;DMN;淋巴细胞
20
|
27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22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补肾柔肝方抑制血管新生的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王欣,安梓铭,董慧琳,聂红明
2022, 36(S1): 167-17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38
摘要:目的从血管新生角度探讨补肾柔肝方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柔肝方组、索拉非尼(Sorafenib)组。模型组、补肾柔肝方组、索拉非尼组以0.4%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1次/d,每周3次,共8周,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5周开始给药,8周后处死留取血清、肝组织样本。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及死亡情况;取材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白蛋白 (ALB)含量。以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和肝组织羟脯氨酸 (Hyp)含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以肝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情况评价肝脏血管新生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死亡率为15.4%(2/13),补肾柔肝方组无小鼠死亡,索拉非尼组小鼠死亡率7.7%(1/13)。补肾柔肝方组及索拉非尼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血清ALB含量升高(P<0.05);补肾柔肝方组和索拉非尼组小鼠肝组织Hy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补肾柔肝方组和索拉非尼组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Western blot及肝组织免疫组化实验显示,补肾柔肝方组和索拉菲尼组小鼠肝组织CD31和VEGFR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补肾柔肝方可有效改善DMN诱导小鼠模型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新生有关。
关键词:补肾柔肝方;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血管新生
16
|
17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4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补气散寒方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的效应机制研究
李欣倩,姜婷婷,朱静静,李京旻,左琦,万千慧,吴曙辉
2022, 36(S1): 174-17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39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补气散寒方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顺尔宁组及补气散寒方低、中、高浓度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AR小鼠模型,分别予补气散寒方或孟鲁司特钠灌胃治疗1周,观测记录小鼠症状学积分,观察鼻黏膜组织学改变,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OVA特异性IgE以及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33(IL-33)水平。结果补气散寒方能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部症状,减轻变应性鼻炎所导致的体质量、胸腺质量、胸腺指数的增加,能显著降低血清总IgE、OVA特异性IgE水平,以及降低胸腺中IL-17A、IL-33含量。结论补气散寒方对AR小鼠疗效确切,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水平、降低IL-17A水平而发挥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应。
关键词:补气散寒方;变应性鼻炎;鼻鼽
9
|
15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37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网络药理学原理探讨健脾补肾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机制
林佳成,郑煊璐,王呈蕙,潘卫东
2022, 36(S1): 180-18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40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从分子机制和物质基础的角度探讨健脾补肾方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疾病数据库与中药数据库获取健脾补肾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潜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和分析靶点网络。结果KEGG富集结果提示健脾补肾方治疗ALS的机制可能涉及对细胞存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PI3K/Akt通路)、炎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MAPKs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的调控。GO分析结果提示健脾补肾方主要调控细胞凋亡、蛋白磷酸化、蛋白结合等过程。PPI网络提示其主要调控的蛋白家族为谷氨酸离子型受体家族、MAPKs、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靶点网络分析提示其调控的主要靶点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胱抑素C(CYCS)、肿瘤蛋白53(TP53)。健脾补肾方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是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结论健脾补肾方可能通过多途径抑制神经元死亡和神经炎症治疗ALS。
关键词:健脾补肾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网络药理学;谷氨酸受体
16
|
22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87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泌尿排石合剂对大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葛旻垚,翟新宇
2022, 36(S1): 187-191.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41
摘要:目的研究院内制剂泌尿排石合剂对大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枸橼酸钾)、泌尿排石合剂组,每组10只。采用1%乙二醇自由饮水和2%氯化铵灌胃建立大鼠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量、尿草酸含量、尿Ca
2+
、P
3+
、Mg
2+
水平及血清BUN、Cr、Ca
2+
、P
3+
、Mg
2+
水平;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切片中草酸钙结晶沉积及病理变化。结果①24 h尿量、血生化指标:泌尿排石合剂组和阳性对照组24 h尿量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泌尿排石合剂组和阳性对照组24 h尿草酸、血尿Ca
2+
及P
3+
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泌尿排石合剂组较阳性对照组更低(P<0.05)。②血尿Mg
2+
水平比较:阳性对照组与泌尿排石合剂组高于模型组(P<0.05);阳性对照组与泌尿排石合剂组血尿Mg
2+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功能:泌尿排石合剂组与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④病理变化:泌尿排石合剂组与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草酸钙结晶在肾组织中沉积面积明显减少,肾小管水肿减轻。结论泌尿排石合剂能促进草酸排泄、降低血尿钙磷水平、增加血镁水平,从而抑制实验性大鼠体内肾草酸钙晶体的形成,最终发挥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泌尿排石合剂;肾结石;草酸钙
23
|
14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3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OS、NO、ET⁃1及PGI
2
表达的影响
李园园,罗娟,杨超茅,张晟,张顺宵,张妍,陈月
2022, 36(S1): 192-19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4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黄芪甲苷(AS-Ⅳ)对高糖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不同时间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
2
)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10 μmol AS-Ⅳ组、20 μmol AS-Ⅳ组、50 μmol AS-Ⅳ组、100 μmol AS-Ⅳ组。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各组AS-Ⅳ处理后12 h、24 h、48 h eNOS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12 h、24 h、48 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T-1、PGI
2
浓度的变化;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液中的NO分泌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eNOS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GI
2
及NO的分泌量显著降低,而ET-1的分泌显著增高(P<0.01)。与高糖组比较,不同浓度的AS-Ⅳ均可不同程度的增加eNOS的mRNA表达、促进PGI
2
及NO的分泌、并降低ET-1的分泌(P<0.05,P<0.01)。结论AS-Ⅳ可通过提高eNOS的表达,促进NO、PGI
2
分泌,抑制ET-1分泌,保护内皮细胞免于高糖损伤,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关键词:黄芪甲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活性物质
8
|
23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794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牛蒡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陈侃俊,王丽莉,窦丹波
2022, 36(S1): 196-20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43
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索牛蒡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集牛蒡子的活性成分、靶点及二维结构图;在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获取糖尿病肾病疾病相关靶点,剔除重复的疾病靶标,再结合Uniprot数据库确定各靶点的Uniprot ID。以String数据库的数据为基础,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中的Network Analyzer和cytoHubbart插件对PPI网络计算拓扑结构值,建立重要靶点的拓普网络关系图;绘制“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核心靶点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分析;从RSCB数据库下载关键靶蛋白的晶体结构,运用 AutoDock进行对接,采用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牛蒡子有8个活性成分,80个主要靶点,与糖尿病肾病疾病靶点取交集后获得靶点34个,其中核心靶点包括转录因子AP-1(JUN)、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一氧化氮合成酶2(NOS2)、胞间粘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SELE)。GO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30条;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通路前10条主要通路,包括流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癌症的途径、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白介素-17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弓形体病、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等。推测与糖尿病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为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牛蒡子活性成分与多个靶点对接,其中β-谷甾醇与AKT1、山柰酚与TNF的结合能较低。结论牛蒡子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减少氧化应激等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牛蒡子;糖尿病肾病
16
|
33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895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辣椒抗大肠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畅立圣,陈红宇,张莹瑄,陈文莉
2022, 36(S1): 204-20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44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辣椒抗大肠癌侵袭转移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辣椒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neCards、PharmGkb、OMIM、TTD数据库获取大肠癌相关的疾病靶点,并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取交集即为药物与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8.2绘制辣椒-大肠癌共同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筛选核心靶点。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与KEGG通路分析。结果辣椒-大肠癌共同靶点260个,核心基因18个。通路分析显示辣椒参与多条大肠癌相关通路的调控,主要涉及PI3K-AKT 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等经典肿瘤信号通路。结论辣椒调控多个靶点,同一个靶点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辣椒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大肠癌侵袭转移作用。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辣椒;大肠癌;作用机制
13
|
11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42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复康灵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张玉柱,李甜,唐润薇,袁帅,余秋阳,张卫红
2022, 36(S1): 210-21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45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中药复方复康灵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于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靶点和通路,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和BATMAN-TCM 数据库筛选出复康灵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GEO数据库收集疾病相关基因,并做交集筛选目标基因;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复康灵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复康灵有效成分108个和对应的靶基因446个,与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交集基因为49个;GO分析结果显示复康灵活性成分的基因功能主要表现在信号调控、细胞刺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炎症反应以及对细胞因子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中,其抗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迁移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肿瘤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预测了复康灵对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靶点、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以及复康灵对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复康灵;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网络药理学;通路;分子机制
17
|
19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18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仙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潜在作用机制
杜楠楠,孙佳晔,冯佳梅,吴雪卿
2022, 36(S1): 220-22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46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二仙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二仙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乳腺增生症的相关靶点。映射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预测两者间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分析二仙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共获得85个二仙汤有效成分,215个有效成分靶点,4 775个乳腺增生症靶点,有效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175个,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核心网络包含10个靶点,并得出排名前10位的GO富集结果和排名前20位的KEGG富集结果。结论二仙汤通过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多个活性成分作用于ESR1、TP53、AKT1等靶点,直接或间接通过调控PI3K-AKT、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调节雌激素的活性,发挥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作用。
关键词:二仙汤;乳腺增生症;雌激素;网络药理学
7
|
30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88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右归丸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海绵体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翟新宇,谈鸣岳,葛旻垚,万众,徐东亮
2022, 36(S1): 227-231.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47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右归丸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右归丸治疗DED的作用机制。方法成熟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大鼠糖尿病模型,阿扑吗啡(APO)试验观察大鼠勃起功能情况并筛选DED模型。将DED大鼠分成模型组(10只)、右归丸组(10只),并设雄性SD大鼠10只为空白对照组。给药8周后,阿扑吗啡试验观察大鼠的勃起状况;取大鼠尾静脉血测定葡萄糖值水平;取大鼠的阴茎海绵体组织,测定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活性,TUNEL染色测定海绵体组织内皮细胞的凋亡状况;Western blot测定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水平升高,勃起功能下降,抗氧化能力减轻,细胞凋亡增加;②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组总勃起次数增加,勃起潜伏时间减少,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但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和GSH-Px活力以及Nrf2和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右归丸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降低DED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减少海绵体内皮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关键词:右归丸;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细胞凋亡;Nrf2-ARE
17
|
13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74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淫羊藿苷通过Nrf2/HO⁃1/GPX4信号通路调节破骨细胞铁代谢的机制研究
李倩楠,陈大琴,吕春明,何翔,贺旭峰,杨莉莉,陈文君,丁佩军,张慧敏
2022, 36(S1): 232-23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48
摘要: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成熟破骨细胞铁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破骨细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浓度淫羊藿苷组(0.1 μmol/L)、中浓度淫羊藿苷组(1 μmol/L)、高浓度淫羊藿苷组(10 μmol/L),分组干预后,采用CCK-8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后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进行后续的实验,加入合适浓度淫羊藿苷-NAC(氧化剂)组,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特异性染色测定破骨细胞分化水平,采用ROS试剂盒及亚铁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破骨细胞中ROS、亚铁离子水平,采用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试剂盒检测破骨细胞内GSH、GSH-PX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破骨细胞Nrf2/HO-1/GPX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淫羊藿苷可抑制破骨细胞形成,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浓度淫羊藿苷对破骨细胞活性抑制作用最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淫羊藿苷可促进破骨细胞内ROS含量、亚铁离子含量升高,GSH及GSH-Px含量下降;淫羊藿苷可上调氧化应激相关Nrf2/HO-1信号传导通路,促进Nrf2、HO-1基因表达,抑制破骨细胞铁代谢相关的GPX4基因及转录蛋白表达。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上调Nrf2/HO-1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破骨细胞氧化应激改变,增加破骨细胞内ROS水平,提高破骨细胞内亚铁离子水平,下调铁代谢相关的GPX4基因表达,进而调控破骨细胞内铁代谢水平,增加其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
关键词:淫羊藿苷;破骨细胞;铁代谢;Nrf2/HO-1/GPX4信号通路;细胞分化
7
|
60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8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维生素D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加味凉膈散在脓毒症急性肺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干预机制
蔡静雯,凌琪华,方荣,韩丹,王倩
2022, 36(S1): 240-24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49
摘要:目的基于维生素D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加味凉膈散(LGS)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诱导的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的干预机制。方法将72只8周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GS组。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采用CLP建立脓毒症ALI/ARDS模型。每组各取12只,观察小鼠的7 d生存率;剩余小鼠于术后24 h处死,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25-羟基维生素D
3
[25(OH)D
3
]水平。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7 d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25(OH)D
3
水平显著降低(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LGS组小鼠7 d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25(OH)D
3
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LGS可能基于维生素D免疫调节作用干预脓毒症ALI/ARDS。
关键词:加味凉膈散;脓毒症;维生素D;炎症因子
13
|
17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77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UHPLC⁃Q/Exactive测定卫矛科不同属药材中12种成分的含量
柳雨亭,王玉琳,周华,杨涛
2022, 36(S1): 246-25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50
摘要: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建立卫矛科不同属药材中12种成分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将卫矛科药材进行粉碎后过筛,甲醇超声提取。采用UPLC
®
HSS T3柱(2.1 mm×100 mm, 1.8 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后采用配有电喷雾离子源的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该方法线性较好,线性范围广,12种化学成分在0.8~2 000.0 ng/ml范围内都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
)均>0.99;样品加样回收率为97.9%~108.0%,相对标准偏差为 0.1%~1.2%。结论该法具有快速、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的优点,可用于卫矛科药材成分快速定量分析,更好的促进卫矛科药材的合理利用,扩大可使用的药材种类,为中药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雷公藤;卫矛科;UHPLC-Q/Exactive;定量分析
9
|
17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28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上海市中药代煎用包装膜材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芮兴,沈伟,曲虹
2022, 36(S1): 253-25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51
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上海市中药代煎行业中药代煎用塑料包装膜材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的含量及临床风险。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抽取上海市中药代煎服务公司共30批次的中药代煎包装膜材,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检测中药代煎包装膜材中PAEs的含量。结果各成分在0.01~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8,检出限为0.002 mg/L。根据相关法规,30批中药代煎包装膜材中,PAEs含量的合格率仅为20%,主要原因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含量超标。结论该GC-MS法符合检测PAEs塑化剂的要求。上海市中药代煎行业中部分中药煎液包装膜材中PAEs含量存在超标现象,给代煎药的质量和服药患者的健康带来了隐患,期望相关部门加强和规范对中药代煎行业塑料包装膜材的监管。
关键词:气质联用法;中药代煎;包装膜材;邻苯二甲酸酯类
7
|
7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868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管理科学
青年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姚家慧,瞿惠燕,朱文轶,李莉,侯天禄,严天玮,叶佳
2022, 36(S1): 259-26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52
摘要:目的了解当今医院青年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探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青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数据支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甲中医医院194名青年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获得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结果青年医护人员总体工作压力平均(88.79±16.05)分,分值最高的维度依次为工作负荷、外部环境。应对方式平均(88.79±16.05)分,分值最高的维度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心理健康状况平均(143.95±11.86)分,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工作压力中的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中的自责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工作压力中的工作负荷、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和退避对SCL-90均存在显著正向预测力,解决问题对SCL-90存在显著负向预测力。结论青年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可以通过从工作负荷、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减少工作压力,引导培养青年医护人员采取成熟型应对方式以促进青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青年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
15
|
46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68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定价机制研究
张新苹
2022, 36(S1): 264-267.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53
摘要:近年来药品和耗材零加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有序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多轮调整,促进了医疗服务改善和医疗技术进步,但以服务为导向、聚焦技术服务、适应临床诊疗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体系迄需完善。以上海市多家公立中医院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数据情况,提出了基于中医服务要素特点的定价机制,为医保等政府部门的调价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医服务项目要素特点;医疗服务;定价机制
8
|
19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65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中医医院的病种成本核算的研究
张新苹,黄文君,戴佳明
2022, 36(S1): 268-271.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54
摘要:DRG与DIP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紧锣密鼓”,算清病种成本为成本管控赋能,成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医医院基于DRG、DIP分组形成的病种组成本核算及应用方面开展的相对较少。通过分析研究目前病种成本核算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综合指数法”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探索其在中医医院的应用价值,希望能够为中医医院的精益运营提供帮助。
关键词:医院精细化管理;病种成本核算;综合指数法
5
|
25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69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综 述
中药活性成分百秋李醇在疾病防治中的实验研究进展
畅立圣,陈红宇,张莹瑄,陈文莉,杨柳
2022, 36(S1): 272-27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55
摘要:百秋李醇是传统中草药广藿香的重要药效成分。近年百秋李醇已经报道了多种有应用前景的药用活性,包括抗流感病毒、抗炎、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肠病、抗抑郁、镇痛、改善急性脑损伤、抗肿瘤、抗代谢相关疾病等。本综述将对百秋李醇在疾病中的实验研究进展总结,并试就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百秋李醇;广藿香;活性成分;实验研究
10
|
25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24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木防己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陈红宇,陈文莉,畅立圣,张莹瑄,杨柳
2022, 36(S1): 277-28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56
摘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木防己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认为其临床主治膈间支饮,现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水肿积液等方面。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水肿积液;木防己汤;临床应用;实验研究
13
|
37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203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经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杨佳妮,安梓铭,冯琴
2022, 36(S1): 281-286.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57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但NAFLD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西药。近年来,中医经方被应用于治疗NAFL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按照治则治法分类,对近些年运用经方(大柴胡汤、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大黄䗪虫丸、鳖甲煎丸、茵陈蒿汤等)治疗NAFLD的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经方
11
|
38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25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中药玉米须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张亚亨,杨雪军
2022, 36(S1): 287-29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58
摘要:在中草药盛行的明朝,玉米及其各部分的药用价值不断被发掘,其中,玉米须的有效成分复杂,药食功效兼备,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内涵,对后世中医药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文献记载,玉米须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宽肠下气等功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米须及其有效成分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抗肿瘤等效用。在临床中,玉米须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且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玉米须;现代药理;临床应用
11
|
78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2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多肽聚合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张莹瑄,陈文莉,陈红宇,畅立圣,杨柳
2022, 36(S1): 291-29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59
摘要:肿瘤组织由于肿瘤微环境、生物屏障等特点,化疗、免疫、中药等药物难以靶向渗透破坏肿瘤遗传物质。多肽聚合纳米药物具有易组装、可降解、靶向性等特点,由多肽聚合纳米药物介导的递送系统已成为肿瘤靶向性释药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概述了近年来多肽纳米药物利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多靶点结合、响应,对肿瘤靶向性释放,提高化疗、免疫、中药等抗肿瘤药物精准渗透疗效,降低口服吸收难溶性及毒副反应的研究进展,该领域也将成为未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纳米颗粒;多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肿瘤;靶向治疗
7
|
49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2916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基于代谢组学对2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王之心,陆灏,姚政,王倩
2022, 36(S1): 296-30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S1.060
摘要:综述代谢组学对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代谢组学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等中的作用。认为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以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独特优势,并通过代谢组学,实现了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早期诊断,为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代谢组学;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药疗法
6
|
114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23030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