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2 2

      学者论坛

    • 卫真真,季青,朱惠蓉
      2022, 36(2): 1-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01
      摘要:外泌体是一种大小在40~16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中,无论是肿瘤细胞还是各种基质细胞都会分泌特定的外泌体,并且肿瘤细胞通常会释放比普通细胞更多的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外泌体通过自身携带的细胞因子介导细胞间通讯,影响肿瘤的转移、生长以及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传递等。通过探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免疫细胞等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与肿瘤耐药的关系,分析中药通过外泌体影响肿瘤耐药的相关研究,进一步阐述外泌体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前景,以期通过多种手段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外泌体;肿瘤耐药;作用机制;干预研究   
      11
      |
      110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986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临床研究

    • 王明哲,龚帆,张静思,郑煊璐,王呈蕙,潘卫东
      2022, 36(2): 9-1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02
      摘要: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分期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530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分型与分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ALS患者以经典型、延髓型为主,中医证候以脾肾亏虚、肝肾亏虚、脾胃亏虚居多。经典型、延髓型、连枷腿综合征ALS患者中,脾肾亏虚证候患者占比均超过50%。ALS早期(Ⅰ期、Ⅱa期),痰湿阻滞、气虚血瘀、中焦湿热证候患者比例较高;中晚期(Ⅱb期后),脾肾亏虚、肝肾亏虚、脾胃亏虚证候患者占比逐渐增多。结论脾肾不足或肝肾不足证候贯穿于ALS全程,疾病早期在虚证基础上伴有痰湿、瘀血、湿热等病理因素存在,晚期肝、脾、肾亏虚更严重。温肾健脾为治疗ALS的基本大法,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及分期辨证施治。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证候;疾病亚型;临床分期;脾肾亏虚;肝肾亏虚   
      31
      |
      49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95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 史海霞,饶志璟,祝利民,鲁叶云,杨晓露,盖云,邓海滨,徐振晔
      2022, 36(2): 13-19.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03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温阳通脉方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135例CI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对照组6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温阳通脉方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改善疗效;治疗前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采用总神经病变评分(TNS)量表评价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情况;采用FACT/GOG-Ntx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剔除2例、5例患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观察组67例、对照组61例。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足麻木、疼痛、怕冷、乏力神疲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足麻木、疼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亦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手足麻木、疼痛、怕冷、乏力神疲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46.27%,对照组为19.67%,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分级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5.07%,对照组为80.33%,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SNCV、MNCV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快(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SNCV、MNCV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快(P<0.05)。⑤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ACT/GOG-Ntx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甲钴胺相比,益气温阳通脉方能更好地改善CIPN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抗癌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关键词: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益气温阳通脉方;甲钴胺片;临床研究   
      3
      |
      44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300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 宋芳芳,张倩倩,李春燕
      2022, 36(2): 20-2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04
      摘要: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miR-23a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老年AMI后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周期为7 d。治疗前后,检测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外周血miR-23a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患者的miR-23a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SV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LVEDD、LVESD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LVEF、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hs-CRP、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IL-6、TNF-α、hs-CRP、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miR-23a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miR-23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患者的miR-23a水平与IL-6、TNF-α、hs-CRP、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与常规疗法相比,心脉隆注射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老年AMI后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炎症状态,升高外周血miR-23a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脉隆注射液;心功能;炎症因子;miR-23a   
      18
      |
      18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7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 徐维娜,陈双佳,顾申枫,陈逸嘉
      2022, 36(2): 26-3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05
      摘要:目的观察盆炎方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8例气滞血瘀型SPID患者,随机分为指南组、中药组、针药组,每组各36例。指南组患者给予膈下逐瘀汤口服,中药组患者给予盆炎方口服,针药组患者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检测患者的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①治疗后,指南组、中药组、针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1.11%、72.22%、86.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指南组(P<0.05),中药组的疗效优于指南组(P<0.05)。②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针药组的评分低于中药组、指南组(P<0.05),中药组的评分低于指南组(P<0.05)。③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且针药组患者的IL-10水平高于指南组、中药组(P<0.05),中药组患者的IL-10水平高于指南组(P<0.05),针药组患者的TNF-α水平低于指南组、中药组(P<0.05)。结论盆炎方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调节相关炎性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炎方;针药结合;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9
      |
      31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93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学科前沿

    • 李宏栩,卢永锵,宾炜,伍雁雄
      2022, 36(2): 31-3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06
      摘要:中医触诊为“四诊”中“切诊”的组成部分,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医触诊人体体表各部的寒热主要凭测量者的主观温度觉来衡量,缺乏仪器辅助检查的准确性。通过对传统中医寒热触诊的诊断思路分析及温度觉量化指标的考量,初步提出中医寒热触诊的定量方法。  
      关键词:触诊;温度觉;寒热;诊断;量化;中医   
      5
      |
      18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67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实验研究

    • 郇鹏飞,何竹青,王利,王滢迪,何建成
      2022, 36(2): 36-4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07
      摘要:目的建立病证结合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并探讨其中医证候属性。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慢性腹腔注射的方法诱导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治疗组,使用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汤、芪脊舒僵汤进行药物反证,同时设立正常组作为对照。从模拟病因、模拟症状、客观指标、药物反佐四个方面对PD模型中医属性进行评价。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D小鼠,行为学、舌象、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比值、血栓素A(TXA2)/前列环素(PGI2)比值和酪氨酸羟化酶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予以中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小鼠体温有所改善(P<0.05),但行为学、舌象和客观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金匮肾气汤组和芪脊舒僵汤组小鼠僵直症状、运动能力明显恢复,体温以及舌象、cAMP/cGMP和酪氨酸羟化酶均有改善(P<0.05),并且芪脊舒僵汤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金匮肾气汤组(P<0.05)。除此之外,与模型组比较,只有芪脊舒僵汤组与血瘀密切相关的指标TXA2/PGI2比值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MPTP慢性腹腔注射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病证结合PD小鼠模型,其中医证候属性为阳虚血瘀证。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14
      |
      51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82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 林凯莉,邓秋狄,雷雪萍
      2022, 36(2): 43-4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08
      摘要:目的评价雷公藤红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129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作用,并探讨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实验评价雷公藤红素对NCI-H129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获得非毒剂量;采用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雷公藤红素对NCI-H129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雷公藤红素对NCI-H129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实验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雷公藤红素对NCI-H1299细胞中间充质标记物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与上皮标记物E-Cadherin、ZO-1的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NCI-H1299细胞活性,在低于2.5 µmol/L的剂量下对其增殖无明显影响;雷公藤红素在0.5 µmol/L、1.0 µmol/L、2.0 µmol/L的剂量下可以抑制NCI-H129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实验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能促进上皮标记物,抑制间充质标记物N-cadherin、Vimentin、Snail与Slug的表达,上调E-cadherin、ZO-1蛋白的表达。结论雷公藤红素可以明显抑制NCI-H129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其逆转NCI-H1299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非小细胞肺癌;迁移;侵袭;上皮-间充质转换   
      8
      |
      35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688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 邝计霞,沈强,刘璇
      2022, 36(2): 49-5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09
      摘要:目的探索佛波酯(PMA)诱导C2C12肌管自噬的作用机制并考察补骨脂成分次苷酸查尔酮(CYA)对肌管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能够准确分析细胞自噬状态的mRFP-GFP-LC3B双荧光C2C12成肌细胞,将已分化C2C12细胞分为对照组、PMA组(1 μmol/L)、自噬阳性对照组(饥饿组)、CYA组(10 μmol/L)及PMA+CYA组。处理时间为48 h。Cytation 5 测定细胞在不同波长下的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表达水平,qPCR技术检测蛋白激酶C(PKC)-ε、PKC-β,PKC-θ和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表达水平。用海马能量代谢分析仪(Seahorse XFe 24分析仪)检测细胞线粒体呼吸能力。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PMA (1 μmol/L)可使C2C12肌管的黄色荧光斑点显著增加,红色荧光信号强度也显著增强(P<0.01),即自噬及自噬溶酶体均增加。而CYA(10 μmol/L)可以显著降低PMA诱导的C2C12肌管黄色荧光斑点和红色荧光信号强度(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PMA可以上调Beclin-1和LC3BⅡ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与PMA组比较,PMA+CYA组可以降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LC3BⅡ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PMA显著降低C2C12肌管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和ATP的生成(P<0.01)。④与对照组比较,PMA组可以显著上调PKC-ε、PKC-β、PKC-θ和HIF-2α基因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PMA可能通过激活C2C12肌管的PKC通路来抑制细胞线粒体呼吸,促进HIF-2α的表达,HIF-2α上调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Ⅱ的表达,从而诱导C2C12肌管自噬。CYA则可能通过下调Beclin-1和LC3BⅡ的蛋白表达来保护肌管对抗PMA诱导的自噬。  
      关键词:佛波酯;次苷酸查尔酮;自噬;C2C12肌管   
      8
      |
      24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76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 向晶晶,王朝阳,喻小明,何晶
      2022, 36(2): 59-67.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10
      摘要:目的探究四妙丸中作用于Ⅱ型环氧合酶(COX2)与黄嘌呤脱氢酶(XDH)的活性成分及结合机制。方法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Libdock、Autodock对接软件对于COX2与XDH的灵敏性。从TCMSP数据库收集四妙丸中4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出对COX2与XDH结合优于原配体的成分,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分析结合后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通过ROC曲线观察发现Libdock对接程序适用于COX2,而Autodock适用于XDH。分子对接实验结果表明,与COX2和XDH结合较佳的有效成分分别有6个和5个,其中(6Z,10E,14E,18E)-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廿四碳六烯与COX2对接打分最佳,黄芩素与XDH对接打分最佳。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最佳配体均能与受体稳定结合。COX2与配体可稳定形成1~2个氢键,XDH与配体可稳定形成2~3个氢键。结论四妙丸抑制COX2和XDH的活性成分有多种,最可能的有效成分分别为(6Z,10E,14E,18E)-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廿四碳六烯和黄芩素。  
      关键词:四妙丸;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Ⅱ型环氧合酶;黄嘌呤脱氢酶   
      5
      |
      38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860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 冯燕,徐嘉若,林婷婷,姚广涛,陈佳靓
      2022, 36(2): 68-75.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11
      摘要:目的考察自噬在马兜铃酸Ⅰ(AAⅠ)诱导的大鼠肾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Wistar大鼠,雄性,随机分为正常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AAⅠ低剂量组(20 mg/kg)、AAⅠ高剂量组(40 mg/kg)、3-MA+AAⅠ低剂量组(以下简称联用低剂量组)、3-MA+AAⅠ高剂量组(以下简称联用高剂量组),每组11只。3-MA组预先腹腔注射20 mg/kg 3-MA。干预1 h后,其余各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AAⅠ,连续9 d。末次给药后,动物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肾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水平;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Beclin 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p53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AAⅠ高剂量组较正常组大鼠BUN、CREA均明显升高;联用高剂量组较AAⅠ高剂量组大鼠BUN、CREA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E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AAⅠ高、低剂量组不同程度细胞肿胀,上皮细胞坏死,胞浆崩解脱落,且高剂量较低剂量组细胞肿胀程度明显加重;联用低剂量组较AAⅠ低剂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内质网扩张,损伤略有加重;联用高剂量组较AAⅠ高剂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隐见自噬小体,损伤略有减轻。③AAⅠ高、低剂量组较正常组大鼠肾脏Beclin 1、LC3、p53 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联用低剂量组较AAⅠ低剂量组大鼠LC3、p53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1);联用高剂量组较AAⅠ高剂量组大鼠肾脏3种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④AAⅠ高剂量组较AAⅠ低剂量组大鼠肾脏LC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Beclin 1、p53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联用高剂量组较联用低剂量组大鼠肾脏Beclin 1 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1),LC3、p53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调(P<0.01)。结论AAⅠ低剂量引起的肾损伤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自噬,且自噬减轻肾脏损伤;AAⅠ高剂量引起的肾损伤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过度自噬,且自噬加重肾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53蛋白表达相关。  
      关键词:马兜铃酸Ⅰ;肾损伤;自噬   
      11
      |
      20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812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 李丽媛,张小艳,聂子元
      2022, 36(2): 76-82.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12
      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SV)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RSV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RSV对HL-60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RSV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L-60细胞中的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凋亡相关蛋白p53和p21、SIX1、酪氨酸蛋白激酶Ⅱα(CK2α)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过表达SIX1后给予RSV处理对HL-60细胞中CyclinD1、p53、p2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①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RSV(12.5 µmol/L、25.0 µmol/L、50.0 µmol/L、100.0 µmol/L)处理不同时间(24 h、48 h、72 h),HL-60细胞的存活率随着RSV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1)。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SV处理后HL-60细胞凋亡增加(P<0.05),亚G1期细胞增多(P<0.05),G2/M期细胞减少(P<0.05)。③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RSV作用HL-60细胞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水平降低(P<0.05),凋亡相关的p53、p21蛋白水平升高(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RSV处理后的HL-60细胞中SIX1和CK2α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且过表达SIX1后抵消了RSV对HL-60细胞中CyclinD1、p53、p21的作用。结论RSV可能通过下调SIX1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关键词:白藜芦醇;白血病;SIX1;HL-60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6
      |
      30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737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理论研究

    • 潘志强
      2022, 36(2): 83-8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13
      摘要:天癸是《黄帝内经》认识人类生育能力的物质,基于男性与女性的差异,提出了天癸兴衰在女子表现为“七七理论”、在男子表现为“八八理论”,且天癸兴衰理论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传统中医理论对天癸的认识以定性表述为主,而现代医学善于以量化方式精确认识人类生命现象。基于此,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阐述全生命周期中天癸的相关物质动态变化,并认为:①女子卵巢、男子睾丸及肾上腺皮质是天癸发生的重要源泉,女子雌激素与孕酮、男子脱氢表雄酮与睾酮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全生命周期中天癸的物质基础;②性激素在女性“七七”阶段急骤下降,而在男性“八八”阶段仅为渐进式下降,因而临床中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特征显著,而男性几乎不表现出相应的综合征;③肾气是调控天癸发生的主要因素,类似于人体高级中枢大脑皮质、下丘脑、垂体功能;④以现代科学术语表达与解析传统中医理论概念将有助于初学者更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医天癸的学术内涵。  
      关键词:天癸;生殖;雌激素;雄激素;性激素;睾丸;卵巢   
      12
      |
      44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65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 韦彦羽,姚旗欢,倪伟
      2022, 36(2): 89-93.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14
      摘要:虫类药具有抗过敏、调节机体免疫、缓解气道痉挛等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但仍有不良反应的报道。以常用的地龙、僵蚕、蝉蜕、蜈蚣、全蝎等为例,就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致敏性研究等予以总结,并就虫类药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应如何趋利避害予以阐述,以期有益于临床及基础研究。  
      关键词:虫类药;变态反应性疾病;致敏性;安全性   
      3
      |
      50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90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综  述

    • 陈泓伶,邓丽娟
      2022, 36(2): 94-100.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15
      摘要:毛兰素主要从中药石斛中提取,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菌以及抗炎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毛兰素在体外和体内表现出良好的抗癌活性,其主要涉及的分子机制包括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肿瘤细胞自噬、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抗肿瘤血管生成以及逆转多药耐药等。对近十年来毛兰素抗肿瘤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的归纳与总结,以期为毛兰素抗肿瘤相关活性的深入探讨和利用提供依据与借鉴。  
      关键词:毛兰素;抗肿瘤活性;分子机制;细胞周期;凋亡;自噬   
      13
      |
      62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819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 李玲,江美芳,王丹丹,高崎
      2022, 36(2): 101-108. DOI: 10.16306/j.1008-861x.2022.02.016
      摘要:银杏树是古老的稀有树种,其叶、果、花等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双黄酮作为黄酮的亚类,是银杏叶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在银杏叶中含量丰富且种类较多,是一类具有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和心血管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通过综述银杏叶中双黄酮的化学成分、药效学与药动学内容,以期为银杏叶双黄酮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活性成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银杏叶;双黄酮;化学成分;药效学;药动学;综述   
      5
      |
      175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3862885 false
      发布时间:2022-08-29
    0